美丽的廊桥
“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那年,那月,曾经被一段爱情所打动,曾经深深地迷恋过一座古老的廊桥——罗斯曼桥。她与他因这廊桥而邂逅,相爱,却只能用余生默默守望着彼此,也守望着这座罗斯曼桥,直到生命终结,他们才以最朴实最浪漫的形式相融在美丽的廊桥之下。
或者,在我们的心中,都有这样的一座廊桥,它意味着永恒,它象征着真爱,它是唯美的,也是浪漫的,还带着淡淡的忧伤,当然,它更是令人向往的。
去泰顺,脑海中油然而生的便是,去看廊桥!如同是赴一个美丽的约一般。罗斯曼桥总是无缘触摸得到,那么,泰顺的廊桥总是要好好地去走上一走的了。
自然,这应该算是一个美丽的约定。
下了高速,车沿着曲曲折折的山路绕去,我们的目的地是一个叫筱村的小镇。
我们与镇上年轻的梅老师有约,我们与一位叫林丽珍的小女孩有约。
随着梅老师走入一个破落的院子,心便那么柔软地疼痛了一下,似乎,我们所到的,便是《温暖》中小立夏的家。这一排低矮破败的房子里,零落地住着好几户人家,丽珍与她的弟弟海伦就随着她的爷爷奶奶生活在这里。
雀跃着迎出来的小丽珍与相片中一样的可爱,收拾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看到我们一行人,一点也不怯生,热情地倒茶端瓜子拿水果,她与我笔下的立夏一般的年龄,且一般的懂事,在她爷爷奶奶的述说中,在与梅老师的对话间,在她载歌载舞的身影里,我们一次次地被感动也一次次地为她鼓掌,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疼惜的孩子,从小便失去了母亲的关爱,父亲也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也许,我们并不能给予她更多的帮助与关怀,但我知道,有一份母性的爱已遗落在那个小小的院落里,遗落在那个以廊桥闻名的大山里。
山里人的热情也是这般的淳朴,一大碗热腾腾的鸡肉端上桌,我们都不知道怎么下口了,小海伦那盯着鸡肉吞咽口水的样子令我们倍觉心酸……回来路上,月说如果写《温暖》之际来过小丽珍的家,我应该会写得更真实更动人一些。
告别善良的老人,梅老师说,附近有廊桥。是,廊桥是不能不看的。
梅老师做了向导。从丽珍上学的学校出来,走上二三百米,眼前是一片空旷的田野,点缀着一丛丛初春的嫩绿,生出一份与世隔绝的宁静来。再拐一个弯,不经意抬头,一座高高的木质桥横跨在潺潺的溪流上,暗沉的桥身、黑色的盖瓦,更有叠梁木拱、翼角飞挑,显得十分的大气古朴。我们拾阶而上,廊桥内略显昏暗清冷,恍惚间觉得它便是一个时光的隧道,沿着层层廊柱,沿着墙上的图饰文字,我们甚至可以触摸到宋元明清,触摸到更加悠久厚重的历史……桥内两厢还有窄窄的条凳,陈旧斑驳,想象着,多年以前,这里应该坐过歇脚的货郎、坐过读书的秀才,也坐过送饭的小媳妇吧?而又有多少人走千山涉万水,只为到廊桥来寻找一个遮风蔽雨的屋檐?
毕竟是童心嫣然,小丽珍坐到其中一块条凳上,开始玩起了跷跷板,天真的笑声纷纷撒落在廊内桥畔,大红的棉衣、粉色的头饰、欢快的笑脸,瞬间照亮了黄昏中的廊桥,这样的一种色彩,我们用了心灵的胶片来拍摄来珍藏。
走下廊桥,回头看去,青山依在,夕阳从容,这一座走过历史风雨的廊桥,在沧桑之中更透露出神闲气定的坦荡。是的,就是坦荡,这种坦荡已并不仅仅在于廊桥,在我心里,它也是山里人热情质朴、坚韧顽强的象征。
罗斯曼廊桥,曾让我感动于真爱的伟大,那么,筱村的这一座廊桥,同样让我忘情感怀……在我的镜头下、在我的记忆中,廊桥是美丽的,因为我相信,所有的真情都是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