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书屋绽放我们的喜悦

联系我们
地  址:琴趣书屋
电  话:QQ2327266922
邮  箱:2327266922@qq.com

夜渡

发表时间:2025/07/12 08:07:56  来源:散文选刊·下半月1008  作者:谢道生  浏览次数:7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解放前,我们家住在湘西南的雪峰山脚下、洞口县城平溪江中的伏龙洲内、肖氏宗祠西侧的铁铺巷上首河岸边。伏龙洲四面环水,是个孤岛,80年前,伏龙洲南面与洞口老街一脉陆地相连,没有河流。萧氏宗族为开通龙脉,从平溪江上游开渠引水,挖通一条平溪江支流的小溪,小溪上游架设一座五米多长的石板桥,下游架一座简易木桥,过桥可到达洞口老街,是肖氏宗祠出进老街的两座必经之桥。伏龙洲北面是平溪江主流,河床有八九十米宽,摆渡对岸去北边通往宝庆至安江的石板大路。

我岳父以放排为生,经常去平溪江上游的林区采购杉木,扎成木排,停靠在伏龙洲的江边,待积满十挂排以上,串成一条长龙式的长排,才放排漂流平溪江,入资江河,水运到益阳城去卖。

1935年12月19日傍晚,我岳父正在河边扎排,突然来了一批穿灰军装、戴红五角星军帽的红军,其中也有穿便装的红军,坐渡船到南边老街这边来。当时洞口老街的下首水府庙驻扎着地方保安团的一个排,有个士兵开枪抵抗,被红军当场击毙,其余士兵都弃枪而逃。我们伏龙洲100多户人家,有一部分人因受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思想上有些害怕,躲到家里不敢出门。我岳父因经常出门在外,见过红军专为穷人办事,是好部队,就不害怕。红军坐船过渡后,有两个红军到河边向我岳父打听了一些情况,他都如实回答。接着第二船过渡的红军中,来了个留“八”字胡的红军,笑嘻嘻地问,老乡,这个木排,是你的吗?我岳父回答,是的。他走到木排上看了看,又问,这河边靠的30多挂木排都是你的吗?

不是!我岳父告诉他说,是我们八个放排伙计的。

老乡!“八”字胡红军态度很和蔼地说,麻烦你,请你们八个放排的伙计来,商量一下,租你们的排,扎成浮桥,我们部队借浮桥过河,以后再还给你们。租金和工资嘛,好办!你们开个价就行了。请你约他们到祠堂来商量,好不好?

好!我岳父马上找来刘老三等8个放排的伙计,到祠堂西厢一楼倒数第二间、红军的临时办公室里,受到“八”字胡红军的热情接待,大家围住一堆火塘周围,情绪高涨,立即动手扎排。这时,正当严冬腊月,狂风卷着雪花呼啸着,翻滚着,遮天盖地飘飞。虽然是晚上,但雪地反衬出大地一片白茫茫的光亮,各种物体被照得清晰可见,给我们扎排很大的方便。

红军战士来了五六十个帮忙的,他们穿的服装不一,有穿灰军装的,有穿便衣的,听说穿便衣是刚参军的,来不及更换军装。他们个个都很勇敢,像打仗一样,奋不顾身,有的跳进冰冷的河水中,不怕寒冷,与冰雪搏斗,拼命在水中扎排。我告诉他们扎排的技巧,用竹缆将一根一根条木串拢扎牢,20多根条木扎做一个排。扎好一个排后,撑到江中,再横江靠拢另一个排,一个排一个排的靠拢串紧,共凑拢30多个排,从洲边南岸延伸到对河北岸,横江架设了一座水上浮桥。当时,一个十七八岁身穿着灰军装、头戴红五角星灰八角帽的小红军战士,举手向我岳父敬了个军礼,很有礼貌地说,向老伯!我们首长请你们扎排的伯伯去商量。我岳父一听说首长要他们过去,心感震惊、荣幸,忙问小战士是那个首长?

贺龙将军!小战士答道。

一听是贺龙将军,我岳父顿时像喝了蜜糖似的,心里甜蜜蜜的,更加感到无比的荣幸和高兴。这时,虽然我岳父全身衣服湿透,外层结了冰,但他一点也不觉得寒冷,心里暖烘烘的。很快,他就把八个扎排的伙计找了来,跟着小战士走进萧氏宗祠西厢后边的第二间小房子里。房子中央烧了一堆熊熊炭火,火光将整个小房间照得通红,热呼呼的。以前见过的那个“八”字胡红军,走出房门迎接大伙,非常亲切地说,兄弟们辛苦了,快进来烤火。小战士介绍说,这位就是贺龙将军。大伙心里一惊,目光不约而同的打量这位陌生的伟人,在他们的想象中,贺龙将军应该是威风凛凛、气势惊人、不可高攀的伟人,怎么现在一见,毫无一点官架子?大伙一时被弄糊涂了,怀疑耳朵是否听错了,异口同声地反问小战士,这是贺龙将军吗?是的。小战士点点头。贺龙将军接腔说,对!对!我就是贺龙,我就是贺龙!我和穷苦人民都是一家人。他和大伙一一握手,表示感谢。与我岳父握手时,一股热呼呼的暖流,像触电似的涌进了他的心房,出生40年以来,他第一次这么强烈地感受到伟人的温暖啊!

贺龙将军表扬了大家在这次红军夜渡平溪江、架设浮桥中立了大功,并坚持为大家计损耗费、付工钱,每人发给五块大洋。大家都说,红军帮我们穷人打天下,为穷人谋幸福,我们架浮桥,帮助红军打敌人,是我们老百姓应尽的责任,哪能收钱呢?贺龙将军再三解释,共产党的军队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军纪神圣不可违反,要保护群众利益……最后,经不住贺龙将军再三的解释,我岳父他们每人收了一块大洋,留作纪念。

这块大洋,何等的珍贵!

如今,我岳父早已经在1962年3月1日仙逝了,而这块大洋,则成了我们家珍藏的传家之宝。

上一篇:故乡的水湾
下一篇:老房子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联系电话:QQ2327266922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琴趣乐屋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