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书屋绽放我们的喜悦

联系我们
地  址:琴趣书屋
电  话:QQ2327266922
邮  箱:2327266922@qq.com

方正之顶

发表时间:2025/07/12 07:39:00  来源:散文选刊·下半月1007  作者:吴文玺  浏览次数:1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汜河·蓼莪

方顶是个小村,就像一粒扣子,缝缀在汜河这条襟带上,自然,妥帖,不突兀,不惹眼。

我小时候是不知道汜河里随波飘摇的水草还可以叫做“蓼”和“莪”的,我的叔伯大娘们管这些水草叫做水芹菜和抱娘蒿。念中文的时候,老师讲授《诗经·小雅·蓼莪》。诗歌里的少年可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儿!他的父母都过世了,劳作之后他回到徒有四壁的家,想起父母的音容,伤心得不能自已。于是他沿着田间的小路,漫无目的地来到河边,手里抚弄着蓼莪,伴着幽咽的河声,悲郁地吟唱: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哀婉,凄恻。他的不幸叫我难过得哭出眼泪来了……

老师说,“蓼”就是水芹菜,“莪”就是抱娘蒿。我忽然间开了茅塞,原来中国最美的诗歌经典,藉以起兴的却是汜河里满河丛生的水草。

村里的赵翰林

那一日,绵绵细雨中,我再去方顶。撑起一柄洋伞,彳亍在古韵沾衣的街巷里。细细的雨点轻柔地叩打在伞旁的粼粼屋瓦上。屋瓦湿而暖,垂下润而绵的雨帘。碎玉一样的雨声,宛如百千纤纤酥手协奏舒缓的瓴缶乐章,滴滴澧澧复滴澧。屋瓦后面,淋淋雨中的三五株老柏树虬曲苍绿,疏淡而奇崛。

我姥姥家在与方顶紧邻的何寨。母亲年轻时候走娘家,一般不大说去何寨,通常都说去方顶底河。(底,读如嗲,dia,去声)大概何寨地方小,声名不为外人所知罢。方顶则不同,因为出过一个翰林,名气如日在中天,遐迩有声。

这个翰林就是赵东阶,光绪戊戌科(1898年)二甲四十一名进士,被皇上钦点了翰林。方顶对岸九顶雪花山脚下有一处古刹,正山门上“逍遥观”三个大字正是赵东阶手书。上世纪八十年代,“逍遥观”还是一所中学,我在那里教了四年语文。赵东阶的书法,出自颜鲁公、褚遂良,兼学赵孟頫。我还见过他手书的一副对联的下联:“自称臣是酒中仙”。上联已经湮灭,所幸遗存者为下联,名款赫然,不然翰林的墨宝还要再磨砺一番考据的苦难。晚年,赵东阶曾经著述《重修汜水县志》、《历代官臣言行录》、《御批纲鉴易知录》等卷本。

方顶人说,翰林就是天上的魁星。估枉是吧。堪舆术里讲过,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汜河藏得好风好水,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尔后昭然示于上苍,尔后有魁星下凡。

方氏虽然来得早,翰林却与赵家得。

姥爷的菜园和驴和蝴蝶

姥爷年轻时候制得一手好银器,时常出入翰林家。姥爷因姓王,十里八乡称作“王银匠”。暮年的时候,姥爷就弃了手艺,改种菜园。

恐怕没有谁会像姥爷那样把园子当做银器来经营,锤揲有度,盈盈有声。

姥爷的园子窄窄的,长长的,十来亩。园子里的黄瓜,头上插着娇嫩的小黄花,婷婷的腰身倒悬在瓜架上,活像一个系着保险绳在空中作倒立平衡的小姑娘。姥爷的南瓜油油的,亮亮的,涂着翠绿和鹅黄并行的花纹,饱满得好像就要胀破似的,让你不忍触碰,生怕会弄痛了她们细嫩水滑的肌肤。

银匠打造的菜蔬,原本是不该用来糊口的。

夏天的时候,姥爷翘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光着黑黝黝的肩膀,头上扣着一顶已经发黑的草帽,在园子里不停地忙碌着。姥爷的园子里有两架水车,就架在河汊上。拉水车的驴戴着眼罩——姥爷管它叫做“碍眼”,脖子上挂着铃铛,叮叮当当的响。如果那叮叮当当的声响倏然消失了,姥爷就用洪钟一样的大嗓门“嘚——”的一声长喝,叮叮当当的声音复又响起,姥爷头也不抬,知道那驴又开始工作了,一圈一圈又一圈,无休无止。我的内心一片恬然,痴痴地想:驴是万万做不得的!作为驴,受人役使,遭人虐遇,该是多么郁闷和苦痛啊!

那就化作一只气度翩然的蝴蝶吧,行走在花丛里,轻松,快活。一个生灵,造化之为蝴蝶,也算不枉今生了。

上一篇:接骨木
下一篇:冰上之行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联系电话:QQ2327266922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琴趣乐屋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