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书屋绽放我们的喜悦

联系我们
地  址:琴趣书屋
电  话:QQ2327266922
邮  箱:2327266922@qq.com

那香喷喷的面条啊

发表时间:2025/06/29 10:21:02  来源:散文选刊·下半月1211  作者:王新立  浏览次数:9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每到六月,豫南平原上就开始人欢马叫了,男女老少把新收的麦秧子运到晒场里,用石磙翻来覆去地打碾,打碾出一粒粒香香的新麦子,演绎了一曲欢快、悠扬的丰收小调。

常常记得那个炎热的中午,一双巧手正在面盆里轻松搅动着刚从磨盘上收回的新麦面。不久,一个浑圆的面团从面盆里滚出,落在案板上,而面盆里竟然没有半丝残留。还是这双巧手,拿出擀面杖,一路擀下去,一会儿工夫,一个圆圆的面团渐渐成了一张大大的薄薄的面皮。面皮擀好,铺开,为了防粘连,再洒上少许面粉,然后轻轻地一层层叠起,拿刀“沙沙沙”一路切下去,切完伸开,一排整齐的面条就列在案板上了。

再看灶台上,一锅清水,正在咕噜咕噜地沸腾着。趁此时机,依然是这双巧手,将切好的面条有节奏地抖索着投入锅中,盖上锅盖。感到面水将要溢出时,迅速地掀开锅盖,浇少许清水,浮起的面条又悄然沉下,就在新麦面做成的面条已被煮成八成熟时,这边,已经用芝麻油在锅里提前轻轻一爆的土鸡蛋和着刚摘的鲜红的西红柿,顷刻间投入正在沸腾的面条锅里,一时间,金黄,亮白,艳红,三色布满锅底。

锅台前,我早已捧着一口空空的大碗,眼巴巴地站在母亲身边好久了。

最爽口、最有味的还是吃捞面条。做捞面条的关键在于和面,和面时,要加上适量的碱面,再把几个新鲜的鸡蛋清拌入面中。面和好后,不要急着擀面,要把面团放在面盆或案板上“醒醒”,“醒”过的面团筋道有弹性,在擀面时虽然费力,但擀出的面筋实,入口爽利,有嚼头。吃这样的面一定要“过水”,也就是把出锅后的面条用凉水浸拔两三遍,直到面条凉透。一般情况下,在捞面条做好的同时,还须准备好蒜泥、黄瓜丝、辣椒油等拌料。有条件的话,还可杀一只自家喂养的土鸡,放进地锅里,然后,放入花椒、大茴、芜香等作料,架上木材火猛炖一番,待满屋子弥漫着鸡肉的香味时,再恰到好处地往锅内投进冬瓜、细粉等配料,用文火慢慢地炖上一会儿,一锅鲜美的鸡汤就算做成了。当这些都准备停当时,你想吧,屋外骄阳似火,热浪灼人,屋里,一家老少,一个个端起海碗,“呼噜噜”地喝着香喷喷的鸡汤,吃着凉哇哇的捞面条,心里真是爽极了。

在我家乡,面条的做法远远不止这两种,像刀削面、卤面等,味道也是各具特色。就说刀削面吧,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共用一把厨刀,切菜做饭时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团,让老汉取刀切面条。结果刀已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拣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老汉看锅里的水开得翻花打滚,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囔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一个“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用铁皮砍面的做法传遍了中原大地。后来,这种“砍面”又经过多次改革,渐渐演变为现在的刀削面。这种刀削面的特点是,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

说起家乡的面条,我真是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尤其是身处异乡,或者出入公务场合时,面对着那盘盘碟碟陌生的待客饭菜,我的眼前便会浮现这样一幕情景:一个硕大的青瓷花碗里,乳白的汤,玉色的面,碧绿的蒜末,晶莹的油花……

啊,这就是我家乡喷喷香的面条呀!

上一篇:奶奶的牵挂
下一篇:西安行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联系电话:QQ2327266922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琴趣乐屋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