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吐绿
昨天晚上回家,饭桌上有盘凉拌苜蓿,青翠鲜嫩,惹人喜爱,吃在嘴里清香四溢,令人胃口大开。望着碧绿的苜蓿,我的思绪被牵回童年的时光。
那时候,家乡的生产队大量饲养牲口,辟有大片的苜蓿地。冬天刚刚过去,苜蓿就在悄悄生长,一簇一簇鲜嫩的叶芽从泥土的缝隙中冒出来,开始星星点点,慢慢地牵牵连连,挤挤挨挨,密密麻麻,郁郁葱葱,碧绿碧绿的小脑袋,以鲜亮翠绿的姿态,染亮乡村眼帘,惹得人怦然心动。
苜蓿是牲口的饲料,除非偶尔分一些给各家各户,生产队的苜蓿地神圣不可侵犯,有专人看管,即便傍晚,也会看到一个老头坐在地头认真地看护那片苜蓿地。细心的人们不会放过品尝春天的口福,在地头、沟坡、路边、硷畔,找寻野苜蓿。
拨开干枯的荒草,嫩绿的苜蓿芽露出水灵灵的鲜嫩叶片,匍匐在地面,极短的茎梗上顶起三片小叶子,每片小叶子呈心形状,青翠欲滴,十分可爱。赶紧蹲下身子,一点点掐下苜蓿嫩芽,用手帕小心包起来,带回农家小屋,带给那些渴望新鲜菜蔬的味蕾。
带回家的苜蓿,拣除杂草,清洗干净,放在开水锅里焯一下烫熟,拌点蒜泥凉拌吃,做菜也成,下入饭中也未尝不可,听凭人的随意处置,或者包饺子,风味更独特,那真是鲜嫩可口的自然美味。
我喜欢母亲用嫩苜蓿做的菜馍,蘸上酸辣的汁水吃,也喜欢母亲用苜蓿做的汤,浇在搅团、凉鱼鱼里吃,更喜欢把苜蓿蒸成菜疙瘩,或是做成菜糊糊,那特别的口感是我童年最初的美味佳肴。
生产队的苜蓿继续在长,连绵起伏的苜蓿地,成为草绿色的天然地毯,走上去,软绵绵、晃悠悠,十分舒适。微风吹过,如同流淌着绿色波澜的湖泊。这时饲养室的牛犊、马驹、驴驹陆续出生了,饲养员带这些小家伙来苜蓿地放风,村里的孩子们也趁机到苜蓿地里玩耍、摔跤、狂奔,或是追赶、逗引牛犊、马驹、驴驹取乐。有时围坐在饲养员身边,听他讲村子里的古老传说。
随着农业大机械化的兴起,畜力逐渐让位于各种农用机具,苜蓿在关中平原地区自然也成了殉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