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锄
高中毕业后,我回乡务农,家中只有母亲一人干活,所以只有一张钝而笨重的锄。每逢锄地时节,我只得扛着这张钝锄下地。看看别人的锄既轻便又锋利,锄起地来又利又快,老是跑在头里。而刚学锄地的我力气小,技术差,再加上锄头又笨又重,想赶上别人颇有力不从心之感。一个早晨下来,两只手磨了几个血泡。我多想有一张锋利而轻便的锄啊!
两年后,农历三月一天早晨,我与家人商妥后,和队长请个假,骑着父亲的破自行车,直奔上蔡县蔡沟而去。蔡沟的锄板闻名遐迩,既轻便,钢火又好。买张蔡沟锄是我心仪已久的事。
蔡沟离我村有100多里路,骑着自行车一路不停,累了抽支烟。大概上午11点半到了蔡沟。向人询问,得知需到铁工厂去买,我走着问着就到了铁工厂。
这是生产大队的一个场子,主要是加工锄勾锄板,我径直走到一个打铁炉旁。师傅是一位五十岁上下的人,中等身材,白白胖胖的,脸上润色很好,戴一副白片浅红框眼镜,说话挺和气的。接上头,说明来意,礼貌性地递上一支香烟,他让我稍等一下,因为早来的还有两个顾客。师傅就一一挑选,打磨,把锄勾和锄板安在一起,再试着捏捏弯子,直到你满意为止。付过款后,道了声谢,我就把锄夹在自行车后支架上,再用绳子捆上几道,就骑车返回了。看看打磨后明亮闪光的锄板,心里美滋滋的,别提多高兴了!高兴是高兴,一出小城,肚子就不饶人了,咕咕直响。幸好来时孩子他妈给我带有两个油馍,我就停下车,蹲在路边,一歇子把两个油馍解决完,燃上一支烟,直往老家方向奔去。
天有不测风云。走出蔡沟不远,天就刮起了大风,而且越刮越大,虽然算不上飞沙走石,但也是尘土飞扬。逆风而行,骑车真费力。你得伸头,躬背,两腿用力去蹬,一步不蹬,自行车不会倒行,也会停滞不前……一路上汗没少出,劲没少下,别管怎样,黄昏时分总算到家了。
卸下锄,看看明晃晃的、亮堂堂的锄板,真是爱不释手。吃了晚饭,灯光下拿着锄,边欣赏边向孩子他妈讲述买锄的经历,途中的疲乏也就消去了一半。
第二天扛着新锄去下地,这个夸,锄板不错,又明又亮又轻便;那个夸,这真是正宗的蔡沟锄板,锄板根部圆鼓鼓的好分土。听后我就像将军添置了一门新大炮一样地高兴。
工具的好坏就是不一样。用新锄锄地,确实轻便得多,锋利得多,也省力得多。锄起地来,轻松地就能赶上或超过别人。每天收工后,我会把锄擦得明光锃亮。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由一位农民变为了一名民办教师,再到代课教师,三十几岁又考上了大学。因家中有责任田,每逢星期天或假期,赶上锄地季节,我会扛起心爱的锄下地锄地,手艺不减当年。且每次锄完地,仍会把锄板擦拭干净,亮晶晶的。锄地季节一过,我会涂上一层清油,使它不会生锈。
阳台角上的锄静静地立在那里,没事时,我会把它拿起,拂去锄板上的尘土,拭去上面的铁锈,捋着锄杆,心情难以平静。微黄色的锄杆,浸渍了我的多少汗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