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草罩子
捞草罩子是喂牛的饲养员专门用来给牛淘草的。一根木棍上绑着一个铁丝编成的大扁筐。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遍地的露珠在晨曦里晶莹剔透,村里的半大孩子们就抹着朦胧的睡眼,背着荆条筐,拿着小铲子、镰刀,有的甚至还带着磨刀石,踏着凉丝丝的露水地下田去了。孩子们都是去拔草的。村子里不叫割草,叫拔草。区别之意,就是“割”大多是指正式播种的庄稼,叫收割;“拔”大多是野生的,随意性较强。
在村庄,拔草是半大孩子挣工分的唯一办法。十斤草一个工分,一早晨差不多能累四五个工分。秋后草黄了干了,不压秤了,只能挣两个工分也就差不多了。但是,那时男劳力一天满出工也就十分。一天的满分到年底结算能合到一毛一分钱。钱虽不多,却是全家人的生活依靠,凭工分领粮领柴,工分就是全家的命根子。半大的孩子们挣工分就是靠春末到秋初这一段时间,特别是那些没有主要劳动力的家庭,这段时间就更要拼命了。
云英家就是属于这种情况。父亲去世的早,母亲拉扯三个女儿紧巴紧地度日子,村里许多活是按劳动力人头分的,云英家没有劳动力。在云英家的工分本上,大多数工分都是拔草获得的。云英一家的口粮就靠这个能拔草的季节。
上午八九点钟,太阳慢慢升高了,热气扑面而来。孩子们开始装筐,收镰,挑的挑,背的背,早晨的活就这样结束了。狭窄的田埂上,茂密的高粱玉米地边,一个个被压得看不见人影子的小草垛歪歪扭扭地向前移动着。他们要把草背到大甲溪去洗,洗完了以后再到溪边的牛房去过秤,过完秤由记分员记上,这天早晨的劳动才有收获。
大甲溪是村子里最大的一条流水沟,一年四季无论地裂天旱从不断流。溪里长满了鸭嘴草、茭白、蒲草、苇子、菱角、鸡头米、荸荠,还有那挤挤挨挨高高低低的荷。村子里的人大都在溪里洗菜,淘米,洗衣服。到了夏天,这里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澡堂,白天孩子,晚上大人。男人一拨,女人一拨。大甲溪带给村庄人许多实惠和欢乐。
村里的牛房就在大甲溪边上。在水里捞草有些小麻烦,大把的草捞走之后,就是那些小而碎的草仍在水面上漂着,好不容易从地里背回来的草,再碎也舍不得扔掉,大家都挣着用捞草罩子在水中捞。
大甲溪里有许多水窝子,都是夏天水少时村民们急着用水临时挖的。这些水窝子最深的竟有十几米,里面生长着不少老黑鱼。有一年,洗草的孩子们亲眼看见一个长木把的捞草罩子,被棒槌似的老黑鱼活活拉到水窝子里去了。
捞草罩子被老黑鱼拉走时,正好云英的大妹云霞就在边上站着,这个流着鼻涕的半大小丫头“啊啊”地轻叫了几声,就死死地盯着姐姐云英,惊恐地捂住嘴巴再也出不了声了。
“云霞,你咋啦?”
“那——”云霞用手朝着水窝子指去。
“那什么呀那?”云英给了妹妹一个大白眼,大声说,“快洗草!”
平日云英都是这样使唤云霞的,云霞早已习惯了。可是刚才那一幕老是在眼前晃来晃去,那个从深水的阴影里露出的深黑的闪着荧光的头壳,那根棕黄的被老牛头双手磨得溜光滑腻的捞草罩子木把,都在云霞心里绕成了一团丝,以后的几天,云霞老是在自己的脑海里用自己的方式解读着几天前发生的那一幕。
每天的早晨都是这样度过的,日子就是这样不断地,千篇一律的重复。
这个夏天是个茂盛的夏天,地里的草长得真好。孩子们拼命的拔,也总是拔不完。云英家的工分本忽忽地见长。云英娘说,入秋生产队算账,若是冒账不多,就给云英云霞和三妮姐妹三人一人做一件花布新衣了。
一人一件花衣裳对姐妹三人是个天大的喜讯。这个家很少添新衣的,总是娘的衣服改给云英,云英的改给云霞,云霞的再改给三妮,直到最后成了碎片再撕碎了留做糊袼布作鞋底。
新衣是什么样儿?云霞常常望着大甲溪里挤挤挨挨的荷叶发愣。那时溪里的荷叶正发疯地伸展,浓密得不漏一丝缝。云霞在心里一百次比试过那些荷绿了,若是把那些荷绿变作自己身上的衣服该会怎样呢?
大甲溪里的荷绿并不是一种绿,大甲溪里的荷绿是随着时间的不同,气候的不同而不断改变的。早晨的荷绿是鲜嫩的绿,晶莹而剔透,鲜艳而精神;中午的绿是浓绿,庄重加着深沉,偶尔还会闪烁出白花花的光泽;黄昏的绿应该是深绿了,有几分浅浅的疲惫和暧昧。
有阳光的时候,没阳光的时候,朝阳初起的时候,夕阳西下的时候,那绿,浅出浅入,明明灭灭,仿佛神的指使,瞬息万变,有几分神奇,有几分魔幻。正常的荷,稀疏着,挺立着,或娇媚,或含蓄,或矜持,或热烈,展露无遗。而那些在底层垂死抗争的荷总是把头上的荷顶得歪歪裂裂,跌跌撞撞,远远望去,像乡村夏收后还未来得及整理好的麦草垛,一鼓堆一鼓堆的,高高低低,无序无形。偶尔间,在太阳下还会出现烟雾弥漫云霞缭绕的奇观。有一天,云霞和妹妹三妮在溪边洗草,就看见了有烟雾在荷叶上鬼鬼祟祟地跳跃舞蹈。如抽丝,似隐似现;像旋风,忽来忽去。云霞问三妮:“可看见吗?”
“看见啥子?”此时的三妮正在用一种叫作水大辫子的草,编一个草编筐子。
“问你可看见荷叶上有小跑呢?”
“你是说兔子吗?”
“你是个傻子!”
“你才是个傻子呢!”
“我和你说话,你没听见,就光顾玩!”
“谁说我玩了?我给俺娘编个盛针线的编筐子呢!”
“你快看!你快看呀!”就在云霞急急催快看的时候,又有一股深深的烟雾从溪里的荷间溜过去了。稍纵即逝,片刻之后又是一片安然的宁静。
“叫我看,看,看啥子?”三妮可不高兴了。
“叫你!”“啪”一声响,一个脆崩崩的耳光甩在了三妮的脸上。三妮立刻委屈地大哭起来。手中的草编筐子也掉进了溪边的水中,那个草编筐在溪水里漂了几下,就被水底下的鱼儿晃晃悠悠地衔入荷叶深处了。
三妮揉着哭红的眼睛,始终没有看到姐姐说的什么,那里只是一丛丛的绿荷,啥也没有啊!可是,这就是家里的规矩,大孩总是管着小孩的么。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可是自己长大的时候,姐姐会不会长得更大啊?望着荷叶下面戏水的一阵阵小毛刀鱼,三妮的烦恼很快丢到脑后去了。
天蓝蓝,云白白,草青青,荷绿绿。有一顶大大的荷叶扣在了三妮的乱发上。“走吧,不洗了,咱们回家!”云霞拍了拍三妮的肩膀,擦了擦三妮脸上的泥水和泪花,姐妹俩把洗好的草晾在土场上,留给大姐云英回来再称,她们小姐俩不认秤,吃亏了也不知道,都是留给姐姐去办这种大事。这时的姐姐正背着沉重的草筐由地里朝回奔呢。
草盛的日子在夏秋两个季节交替的时候,但到秋末天变凉,草就黄了,真正属于拔草的好时候也就在暑假里。云英姐妹三个都不读书了,不是不想,就是没条件,云英读到四年级,家里出了事,就跟着娘下地干活,云霞看姐姐不读了,也不去了,大小是个帮手吧。三妮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云霞是坚决要叫三妮读书的,可说了不算,还没到当家作主的年岁啊!
那就一起打草吧!娘擦了眼泪狠着心说完,就带着女儿们背着草筐拿着镰刀、铲子、磨刀石,还有扁担、绳子和一大壶井水,一起走进了大田尽头茂密的草丛。
草丛深着呢!深得不着边际,那草仿佛永远也拔不完呢!
称草的时候是关键,累了老半天割的草,要看老牛头的秤来决定多少,老牛头一高兴,多个三五斤没问题,要是不高兴了,少个七八斤也是常有的事。
“云英,看你的草,就像你姐妹几个的脸,抹得花猫似的,多脏啊!”
“俺大哥,俺再洗洗,你可别扣俺秤啊!”云英连忙把捆好的草又倒进大甲溪里,再重洗一遍。姐妹三个的衣裤都湿完了,云霞十二分的不愿意,就嘟囔着嘴说:“每次都难为俺家,不就看俺没有劳动力吗!”
“再说,再说我就劈脸打你。”云英小声低喝,云霞翻着白眼,不再说话。一大清早就在这劳累而沉闷中过去了。太阳渐渐升高起来,洗草的孩子都走了,只留下一溪寂寞的绿,有荷绿,还有那些没被孩子们捞尽的一星一撮的草绿。
月中的时候,各家的工分本要小结算一下,云英虽然读书不多,但心里还是很灵动的,她找出自己每天的记录小纸头,一边翻着一边口算,还没算完,就差了不少。
又是早晨洗草称草的时候,云英称完了草,趁着机会凑过去问牛头:“俺大哥,你回家给俺问问大华,俺家的草分可记错吗?”
“你是怀疑俺儿给你使坏就是了?”牛头的眼睁得像铃铛。
“俺不是那意思,就是让大华给看看。”云英的声音马上低了下来。
“你不是哪意思啊?你人小心眼子可不小!”牛头把手里的秤摔在了草堆上。
“你别生气啊!俺大哥,俺就是随便问问,就算俺没说好了吧?”云英用沾满了泥水的手捋着粘在额头的散发,带着哭腔央求了。
“算你没说,你愿意,我还不愿意呢?你诬赖我儿子,哪天给你少了?你得说清楚!说不清楚我非劈脸掌你!”牛头一步跨到云英跟前,高高地扬起了粗大的手掌。
记工分的大华是牛头的小儿子,在村子里是扬着巴掌走路的小子,谁敢说个“不”字呢?云英一下子感到惹了祸,但话说过了,又不能收回来,管它去呢!草筐都没拿,就拉着云霞扭头回家。
午后下地拔草的时候,姐妹几个才想起来草筐没拿回来,就让三妮到牛房去拿,等了老半天,不见回来,云英就和云霞拿着绳子先去了地里。傍晚时分,西南天边起了黑云,咕咕嘟嘟地朝上翻,云英一看,叫声:“不好,老家雨来了!”就拉着云霞拼命朝家跑。刚跑到半路,霹雷闪电,倾盆大雨,刹那间天地一片浑然,啥也看不见了。
三妮坐在门槛上,两眼哭得像红桃,哭累了,像个泥塑似的歪在门墩后面。云英和云霞连滚带爬扑进屋里,连扯带拽脱掉了粘贴在身上的湿衣服,连忙问三妮,娘呢?三妮说:“不知道,找筐去了吧!”
“找什么筐啊?”云英一听,气不打一处来,“那筐就在牛房草堆边上,还要找啊?下午不是叫你去拿的吗?”
“我去了,牛头说没见着!”满脸泪痕和泥痕的三妮坐在地上呜呜哝哝地小声说。
“你,除了吃你还能干啥?”云英望着外面仍旧下个不停的暴雨,犯愁着娘不知在哪里?
天完全黑下来了,暴雨喘气了,炸雷也累得哼哼着渐行渐远了,紧紧抱在一起的姐妹三人才想起点亮油灯。没有娘在,屋里显得空荡荡的。云英吩咐云霞和三妮在家看门,自己去找娘。可是,云英和三妮说什么都不同意,她们也要去,一定要去!
“你俩去,谁看门啊?”
“你去,我俩就要去!”
“娘不在,你们要听我的话!”
“是你的娘,也是我们的娘!”
“不要狡辩了,你们是在家害怕吧?”
“恩!”云英猜到了点子上,两个人都不吭声了。
天黑得像锅底,暴雨后的泥地又滑又烂,三妮和云霞紧紧抓住云英的衣服,跑到了牛房,跑到了大甲溪,跑到了村头,村东,村西,问了牛头,问了邻居,问了小村几乎每一家人。可是,大家都说没见着!
三妮等不及了,大声哭起来。
云霞也等不及了,哭得比三妮声音还大!
云英拍拍她俩的头,说,“你俩都给我滚回家,俺娘不会有事,你们鬼嚎什么?没事也叫你们嚎出事来了!”
听了云英的话,两个果真都不吭声了。
“娘,俺娘!”
“娘!”
“俺娘”!
声音悠长而凄怆。
雨夜漆黑而宁静。
三个人继续不停地在泥泞的黑夜里找着喊着,直到全村人都被她们喊出了家门。
一直镇静着的云英似乎也觉出要出事了,她摸摸自己滚烫的额头,颤抖地问三妮说:“下午你去找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去找筐,牛头说没看见什么筐,我玩了一会儿,就回来了,后来娘问我,拿的筐呢?我说没找着,娘说她去看看!”
没等三妮说完,云英就直奔了牛头家。牛头正在堂屋里瞎着黑抽烟,烟袋窝里的火一明一灭的,整个人的脸就在明明灭灭中忽闪着时而清晰,时而黑暗。
“俺娘去牛房找过你?”
“找过。”牛头磕磕烟袋锅。
“问过草筐的事?”云英几乎哭出声来。
“问过,问过就走了!有什么问题吗?”牛头拿烟袋锅在地上使劲的磕了几下,烟袋锅里的烟灰瞬间在泥地上没了色彩。
“你别的什么也不知道啦?”
“你这个小丫头,怎么就想找我的事呢?我在牛房半天没动,你说我能知道啥,我能看见啥?”
村里的人开始分工,分几路朝附近几个村子去找。
两天过去了,村里的人陆陆续续赶了回来,大家摇着头表示,都没有任何收获。
一个不到四十岁的乡村女人,一个柔弱的母亲,就这样忽地被猫抓走似的突然没了。
云英不相信眼前的事实,她隐隐觉得娘一定在哪儿,生气?有事?或者?
姐妹三人不肯放弃,沿着大甲溪水朝下游寻找,一直找到大甲溪最后流入炮台沟的地方。在那儿,她们看到了那个丢失了几天的草筐。
那个孤零零的草筐被剐在了一墩茂盛的蒲草上。
筐在,娘不在。筐里有一片破碎的荷叶。
往后的几天,三姐妹就在大甲溪边打赤脚奔跑,一圈一圈又一圈。溪边都跑出一条皮条小路来了。村里人看着实在可怜伤心,就端来稀饭面条,让她们吃,云英给云霞,云霞给三妮,可到最后,谁也没沾嘴。看着晒得像黑泥鳅似的妹妹们,云英坚决不让她俩跟着再找了。几天来,三妮不断发低烧,云霞浑身也起满了脓泡,娘几天不在,姐妹三人荒落得不像人,几乎和鬼差不多。
云英说,娘不在,自己就是当家人,活还得干,工分还得挣,饭还得吃!要不,哪一天娘回家来了,看到家里弄得不像样子,不气死才怪!
云英又开始去西北湖拔草了。
云霞在家看守三妮,等娘。
大甲溪里的荷花终于次第开放了。
荷花开得格外媚。每一个花苞都像打足了气,圆鼓鼓,满生生的尖指蓝天,仿佛随时都要炸裂开来;那些含苞初放的裂开肥润的嫩皮,欣欣然地望着世界;花瓣绽放的或张狂,或热烈,或羞怯……满溪的活泼,满溪的色彩,满溪的动感,满溪的欢悦。
三妮已经不发烧了,云霞就带着三妮来看荷花。她们在溪边小声说话:
“二姐,今天荷花又开了二十八朵!”
“你能数清啊?”
“能,我昨天数过的!”
“我也数了!”
“我昨天看见了最高的那朵荷花下面有鱼!”
“是那条老黑鱼吗?”
“是。”
“嘴里可有东西?”
“好像没有,”
“没衔着什么吗?”
“好像,看不清楚呢?”
“我去看看,你就在这里摆鞋牌玩,千万别走开!要不大姐回来,俺俩都得挨骂!”
“知道了,你去吧!”
三妮在溪边摆弄半新的绣花鞋,那是娘冬天的时候给她们三个在灯下一针一线绣的。跳鞋牌是孩子们常玩的一种游戏,一只只地摆放开来,一个个地跳过去,跳一个翻一个,若是没翻过来,就算输了。四只绣花鞋,按平常三妮的灵巧劲,是很好翻的,可是不知为什么,今天一只也翻不过去。三妮把那四只绣花鞋摆了一遍又一遍,很快就没了兴趣。
太阳升高了,大田里越来越热。云英看看草堆,觉得可以回家了,就打好草捆,收好镰刀铲子,一路挑回来。
云英回来的晚了,牛头已经回家吃饭,牛房边称草的地方空空的,不像往日那样吵吵嚷嚷。放下草挑子,云英回到家,发现云霞和三妮都不在,就站在门口大声喊。
喊了老半天没人应,就只好又去了大甲溪边找。
云英看见了那四只绣花鞋,摆得整整齐齐的绣花鞋。
村里人费了许多周折,终于还是没有找到云霞和三妮。三个女人的失踪成了一个无法揭开的谜。
大甲溪水年年流,溪里荷花依然开。
日子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着。
十年过去,二十年过去,
三十年也过去了。
有一天,终于大甲溪不见了,那里已经被填平犁开做了农田,只是拖拉机在犁耕的时候,被一个东西弄坏了犁铧。机手跳下来翻来找去,原来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圈子,旁边的人都说不出这是个什么家伙,村里一个叫大华的老人走过来看了一眼,慢腾腾地说:“捞草罩子。”
在村庄,拔草是半大孩子挣工分的唯一办法。十斤草一个工分,一早晨差不多能累四五个工分。秋后草黄了干了,不压秤了,只能挣两个工分也就差不多了。但是,那时男劳力一天满出工也就十分。一天的满分到年底结算能合到一毛一分钱。钱虽不多,却是全家人的生活依靠,凭工分领粮领柴,工分就是全家的命根子。半大的孩子们挣工分就是靠春末到秋初这一段时间,特别是那些没有主要劳动力的家庭,这段时间就更要拼命了。
云英家就是属于这种情况。父亲去世的早,母亲拉扯三个女儿紧巴紧地度日子,村里许多活是按劳动力人头分的,云英家没有劳动力。在云英家的工分本上,大多数工分都是拔草获得的。云英一家的口粮就靠这个能拔草的季节。
上午八九点钟,太阳慢慢升高了,热气扑面而来。孩子们开始装筐,收镰,挑的挑,背的背,早晨的活就这样结束了。狭窄的田埂上,茂密的高粱玉米地边,一个个被压得看不见人影子的小草垛歪歪扭扭地向前移动着。他们要把草背到大甲溪去洗,洗完了以后再到溪边的牛房去过秤,过完秤由记分员记上,这天早晨的劳动才有收获。
大甲溪是村子里最大的一条流水沟,一年四季无论地裂天旱从不断流。溪里长满了鸭嘴草、茭白、蒲草、苇子、菱角、鸡头米、荸荠,还有那挤挤挨挨高高低低的荷。村子里的人大都在溪里洗菜,淘米,洗衣服。到了夏天,这里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澡堂,白天孩子,晚上大人。男人一拨,女人一拨。大甲溪带给村庄人许多实惠和欢乐。
村里的牛房就在大甲溪边上。在水里捞草有些小麻烦,大把的草捞走之后,就是那些小而碎的草仍在水面上漂着,好不容易从地里背回来的草,再碎也舍不得扔掉,大家都挣着用捞草罩子在水中捞。
大甲溪里有许多水窝子,都是夏天水少时村民们急着用水临时挖的。这些水窝子最深的竟有十几米,里面生长着不少老黑鱼。有一年,洗草的孩子们亲眼看见一个长木把的捞草罩子,被棒槌似的老黑鱼活活拉到水窝子里去了。
捞草罩子被老黑鱼拉走时,正好云英的大妹云霞就在边上站着,这个流着鼻涕的半大小丫头“啊啊”地轻叫了几声,就死死地盯着姐姐云英,惊恐地捂住嘴巴再也出不了声了。
“云霞,你咋啦?”
“那——”云霞用手朝着水窝子指去。
“那什么呀那?”云英给了妹妹一个大白眼,大声说,“快洗草!”
平日云英都是这样使唤云霞的,云霞早已习惯了。可是刚才那一幕老是在眼前晃来晃去,那个从深水的阴影里露出的深黑的闪着荧光的头壳,那根棕黄的被老牛头双手磨得溜光滑腻的捞草罩子木把,都在云霞心里绕成了一团丝,以后的几天,云霞老是在自己的脑海里用自己的方式解读着几天前发生的那一幕。
每天的早晨都是这样度过的,日子就是这样不断地,千篇一律的重复。
这个夏天是个茂盛的夏天,地里的草长得真好。孩子们拼命的拔,也总是拔不完。云英家的工分本忽忽地见长。云英娘说,入秋生产队算账,若是冒账不多,就给云英云霞和三妮姐妹三人一人做一件花布新衣了。
一人一件花衣裳对姐妹三人是个天大的喜讯。这个家很少添新衣的,总是娘的衣服改给云英,云英的改给云霞,云霞的再改给三妮,直到最后成了碎片再撕碎了留做糊袼布作鞋底。
新衣是什么样儿?云霞常常望着大甲溪里挤挤挨挨的荷叶发愣。那时溪里的荷叶正发疯地伸展,浓密得不漏一丝缝。云霞在心里一百次比试过那些荷绿了,若是把那些荷绿变作自己身上的衣服该会怎样呢?
大甲溪里的荷绿并不是一种绿,大甲溪里的荷绿是随着时间的不同,气候的不同而不断改变的。早晨的荷绿是鲜嫩的绿,晶莹而剔透,鲜艳而精神;中午的绿是浓绿,庄重加着深沉,偶尔还会闪烁出白花花的光泽;黄昏的绿应该是深绿了,有几分浅浅的疲惫和暧昧。
有阳光的时候,没阳光的时候,朝阳初起的时候,夕阳西下的时候,那绿,浅出浅入,明明灭灭,仿佛神的指使,瞬息万变,有几分神奇,有几分魔幻。正常的荷,稀疏着,挺立着,或娇媚,或含蓄,或矜持,或热烈,展露无遗。而那些在底层垂死抗争的荷总是把头上的荷顶得歪歪裂裂,跌跌撞撞,远远望去,像乡村夏收后还未来得及整理好的麦草垛,一鼓堆一鼓堆的,高高低低,无序无形。偶尔间,在太阳下还会出现烟雾弥漫云霞缭绕的奇观。有一天,云霞和妹妹三妮在溪边洗草,就看见了有烟雾在荷叶上鬼鬼祟祟地跳跃舞蹈。如抽丝,似隐似现;像旋风,忽来忽去。云霞问三妮:“可看见吗?”
“看见啥子?”此时的三妮正在用一种叫作水大辫子的草,编一个草编筐子。
“问你可看见荷叶上有小跑呢?”
“你是说兔子吗?”
“你是个傻子!”
“你才是个傻子呢!”
“我和你说话,你没听见,就光顾玩!”
“谁说我玩了?我给俺娘编个盛针线的编筐子呢!”
“你快看!你快看呀!”就在云霞急急催快看的时候,又有一股深深的烟雾从溪里的荷间溜过去了。稍纵即逝,片刻之后又是一片安然的宁静。
“叫我看,看,看啥子?”三妮可不高兴了。
“叫你!”“啪”一声响,一个脆崩崩的耳光甩在了三妮的脸上。三妮立刻委屈地大哭起来。手中的草编筐子也掉进了溪边的水中,那个草编筐在溪水里漂了几下,就被水底下的鱼儿晃晃悠悠地衔入荷叶深处了。
三妮揉着哭红的眼睛,始终没有看到姐姐说的什么,那里只是一丛丛的绿荷,啥也没有啊!可是,这就是家里的规矩,大孩总是管着小孩的么。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可是自己长大的时候,姐姐会不会长得更大啊?望着荷叶下面戏水的一阵阵小毛刀鱼,三妮的烦恼很快丢到脑后去了。
天蓝蓝,云白白,草青青,荷绿绿。有一顶大大的荷叶扣在了三妮的乱发上。“走吧,不洗了,咱们回家!”云霞拍了拍三妮的肩膀,擦了擦三妮脸上的泥水和泪花,姐妹俩把洗好的草晾在土场上,留给大姐云英回来再称,她们小姐俩不认秤,吃亏了也不知道,都是留给姐姐去办这种大事。这时的姐姐正背着沉重的草筐由地里朝回奔呢。
草盛的日子在夏秋两个季节交替的时候,但到秋末天变凉,草就黄了,真正属于拔草的好时候也就在暑假里。云英姐妹三个都不读书了,不是不想,就是没条件,云英读到四年级,家里出了事,就跟着娘下地干活,云霞看姐姐不读了,也不去了,大小是个帮手吧。三妮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云霞是坚决要叫三妮读书的,可说了不算,还没到当家作主的年岁啊!
那就一起打草吧!娘擦了眼泪狠着心说完,就带着女儿们背着草筐拿着镰刀、铲子、磨刀石,还有扁担、绳子和一大壶井水,一起走进了大田尽头茂密的草丛。
草丛深着呢!深得不着边际,那草仿佛永远也拔不完呢!
称草的时候是关键,累了老半天割的草,要看老牛头的秤来决定多少,老牛头一高兴,多个三五斤没问题,要是不高兴了,少个七八斤也是常有的事。
“云英,看你的草,就像你姐妹几个的脸,抹得花猫似的,多脏啊!”
“俺大哥,俺再洗洗,你可别扣俺秤啊!”云英连忙把捆好的草又倒进大甲溪里,再重洗一遍。姐妹三个的衣裤都湿完了,云霞十二分的不愿意,就嘟囔着嘴说:“每次都难为俺家,不就看俺没有劳动力吗!”
“再说,再说我就劈脸打你。”云英小声低喝,云霞翻着白眼,不再说话。一大清早就在这劳累而沉闷中过去了。太阳渐渐升高起来,洗草的孩子都走了,只留下一溪寂寞的绿,有荷绿,还有那些没被孩子们捞尽的一星一撮的草绿。
月中的时候,各家的工分本要小结算一下,云英虽然读书不多,但心里还是很灵动的,她找出自己每天的记录小纸头,一边翻着一边口算,还没算完,就差了不少。
又是早晨洗草称草的时候,云英称完了草,趁着机会凑过去问牛头:“俺大哥,你回家给俺问问大华,俺家的草分可记错吗?”
“你是怀疑俺儿给你使坏就是了?”牛头的眼睁得像铃铛。
“俺不是那意思,就是让大华给看看。”云英的声音马上低了下来。
“你不是哪意思啊?你人小心眼子可不小!”牛头把手里的秤摔在了草堆上。
“你别生气啊!俺大哥,俺就是随便问问,就算俺没说好了吧?”云英用沾满了泥水的手捋着粘在额头的散发,带着哭腔央求了。
“算你没说,你愿意,我还不愿意呢?你诬赖我儿子,哪天给你少了?你得说清楚!说不清楚我非劈脸掌你!”牛头一步跨到云英跟前,高高地扬起了粗大的手掌。
记工分的大华是牛头的小儿子,在村子里是扬着巴掌走路的小子,谁敢说个“不”字呢?云英一下子感到惹了祸,但话说过了,又不能收回来,管它去呢!草筐都没拿,就拉着云霞扭头回家。
午后下地拔草的时候,姐妹几个才想起来草筐没拿回来,就让三妮到牛房去拿,等了老半天,不见回来,云英就和云霞拿着绳子先去了地里。傍晚时分,西南天边起了黑云,咕咕嘟嘟地朝上翻,云英一看,叫声:“不好,老家雨来了!”就拉着云霞拼命朝家跑。刚跑到半路,霹雷闪电,倾盆大雨,刹那间天地一片浑然,啥也看不见了。
三妮坐在门槛上,两眼哭得像红桃,哭累了,像个泥塑似的歪在门墩后面。云英和云霞连滚带爬扑进屋里,连扯带拽脱掉了粘贴在身上的湿衣服,连忙问三妮,娘呢?三妮说:“不知道,找筐去了吧!”
“找什么筐啊?”云英一听,气不打一处来,“那筐就在牛房草堆边上,还要找啊?下午不是叫你去拿的吗?”
“我去了,牛头说没见着!”满脸泪痕和泥痕的三妮坐在地上呜呜哝哝地小声说。
“你,除了吃你还能干啥?”云英望着外面仍旧下个不停的暴雨,犯愁着娘不知在哪里?
天完全黑下来了,暴雨喘气了,炸雷也累得哼哼着渐行渐远了,紧紧抱在一起的姐妹三人才想起点亮油灯。没有娘在,屋里显得空荡荡的。云英吩咐云霞和三妮在家看门,自己去找娘。可是,云英和三妮说什么都不同意,她们也要去,一定要去!
“你俩去,谁看门啊?”
“你去,我俩就要去!”
“娘不在,你们要听我的话!”
“是你的娘,也是我们的娘!”
“不要狡辩了,你们是在家害怕吧?”
“恩!”云英猜到了点子上,两个人都不吭声了。
天黑得像锅底,暴雨后的泥地又滑又烂,三妮和云霞紧紧抓住云英的衣服,跑到了牛房,跑到了大甲溪,跑到了村头,村东,村西,问了牛头,问了邻居,问了小村几乎每一家人。可是,大家都说没见着!
三妮等不及了,大声哭起来。
云霞也等不及了,哭得比三妮声音还大!
云英拍拍她俩的头,说,“你俩都给我滚回家,俺娘不会有事,你们鬼嚎什么?没事也叫你们嚎出事来了!”
听了云英的话,两个果真都不吭声了。
“娘,俺娘!”
“娘!”
“俺娘”!
声音悠长而凄怆。
雨夜漆黑而宁静。
三个人继续不停地在泥泞的黑夜里找着喊着,直到全村人都被她们喊出了家门。
一直镇静着的云英似乎也觉出要出事了,她摸摸自己滚烫的额头,颤抖地问三妮说:“下午你去找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去找筐,牛头说没看见什么筐,我玩了一会儿,就回来了,后来娘问我,拿的筐呢?我说没找着,娘说她去看看!”
没等三妮说完,云英就直奔了牛头家。牛头正在堂屋里瞎着黑抽烟,烟袋窝里的火一明一灭的,整个人的脸就在明明灭灭中忽闪着时而清晰,时而黑暗。
“俺娘去牛房找过你?”
“找过。”牛头磕磕烟袋锅。
“问过草筐的事?”云英几乎哭出声来。
“问过,问过就走了!有什么问题吗?”牛头拿烟袋锅在地上使劲的磕了几下,烟袋锅里的烟灰瞬间在泥地上没了色彩。
“你别的什么也不知道啦?”
“你这个小丫头,怎么就想找我的事呢?我在牛房半天没动,你说我能知道啥,我能看见啥?”
村里的人开始分工,分几路朝附近几个村子去找。
两天过去了,村里的人陆陆续续赶了回来,大家摇着头表示,都没有任何收获。
一个不到四十岁的乡村女人,一个柔弱的母亲,就这样忽地被猫抓走似的突然没了。
云英不相信眼前的事实,她隐隐觉得娘一定在哪儿,生气?有事?或者?
姐妹三人不肯放弃,沿着大甲溪水朝下游寻找,一直找到大甲溪最后流入炮台沟的地方。在那儿,她们看到了那个丢失了几天的草筐。
那个孤零零的草筐被剐在了一墩茂盛的蒲草上。
筐在,娘不在。筐里有一片破碎的荷叶。
往后的几天,三姐妹就在大甲溪边打赤脚奔跑,一圈一圈又一圈。溪边都跑出一条皮条小路来了。村里人看着实在可怜伤心,就端来稀饭面条,让她们吃,云英给云霞,云霞给三妮,可到最后,谁也没沾嘴。看着晒得像黑泥鳅似的妹妹们,云英坚决不让她俩跟着再找了。几天来,三妮不断发低烧,云霞浑身也起满了脓泡,娘几天不在,姐妹三人荒落得不像人,几乎和鬼差不多。
云英说,娘不在,自己就是当家人,活还得干,工分还得挣,饭还得吃!要不,哪一天娘回家来了,看到家里弄得不像样子,不气死才怪!
云英又开始去西北湖拔草了。
云霞在家看守三妮,等娘。
大甲溪里的荷花终于次第开放了。
荷花开得格外媚。每一个花苞都像打足了气,圆鼓鼓,满生生的尖指蓝天,仿佛随时都要炸裂开来;那些含苞初放的裂开肥润的嫩皮,欣欣然地望着世界;花瓣绽放的或张狂,或热烈,或羞怯……满溪的活泼,满溪的色彩,满溪的动感,满溪的欢悦。
三妮已经不发烧了,云霞就带着三妮来看荷花。她们在溪边小声说话:
“二姐,今天荷花又开了二十八朵!”
“你能数清啊?”
“能,我昨天数过的!”
“我也数了!”
“我昨天看见了最高的那朵荷花下面有鱼!”
“是那条老黑鱼吗?”
“是。”
“嘴里可有东西?”
“好像没有,”
“没衔着什么吗?”
“好像,看不清楚呢?”
“我去看看,你就在这里摆鞋牌玩,千万别走开!要不大姐回来,俺俩都得挨骂!”
“知道了,你去吧!”
三妮在溪边摆弄半新的绣花鞋,那是娘冬天的时候给她们三个在灯下一针一线绣的。跳鞋牌是孩子们常玩的一种游戏,一只只地摆放开来,一个个地跳过去,跳一个翻一个,若是没翻过来,就算输了。四只绣花鞋,按平常三妮的灵巧劲,是很好翻的,可是不知为什么,今天一只也翻不过去。三妮把那四只绣花鞋摆了一遍又一遍,很快就没了兴趣。
太阳升高了,大田里越来越热。云英看看草堆,觉得可以回家了,就打好草捆,收好镰刀铲子,一路挑回来。
云英回来的晚了,牛头已经回家吃饭,牛房边称草的地方空空的,不像往日那样吵吵嚷嚷。放下草挑子,云英回到家,发现云霞和三妮都不在,就站在门口大声喊。
喊了老半天没人应,就只好又去了大甲溪边找。
云英看见了那四只绣花鞋,摆得整整齐齐的绣花鞋。
村里人费了许多周折,终于还是没有找到云霞和三妮。三个女人的失踪成了一个无法揭开的谜。
大甲溪水年年流,溪里荷花依然开。
日子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着。
十年过去,二十年过去,
三十年也过去了。
有一天,终于大甲溪不见了,那里已经被填平犁开做了农田,只是拖拉机在犁耕的时候,被一个东西弄坏了犁铧。机手跳下来翻来找去,原来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圈子,旁边的人都说不出这是个什么家伙,村里一个叫大华的老人走过来看了一眼,慢腾腾地说:“捞草罩子。”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