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书屋绽放我们的喜悦

联系我们
地  址:琴趣书屋
电  话:QQ2327266922
邮  箱:2327266922@qq.com

命运是一张洁白的纸

发表时间:2025/06/14 11:49:04  来源:散文选刊·下半月1208  作者:李泽光  浏览次数:1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人生就像炒股票一样,时高时低,让你难以捉摸。

很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弟弟在那个曾经被称为“人间天堂”的香港生活了十五年,突然又悄悄地转回来。

那天,弟弟拖着疲惫的身子,踏上了家乡这块土地。随弟弟回来的并没有大袋小袋东西,他只带回一件轻便手提行李,行李轻飘飘的,他搬家如旅行一样,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行李,这意味着一件事情的终结,又意味着去远方旅行。这两者之间弟弟是在其中。中国人有个传统习惯是叶落归根,可是,弟弟才不惑之年,便回乡扎根,他是有难言之隐的!他之所以选择回乡的路,是他感到在外生活前路茫茫,找不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最终选择回乡寻求一片新天地。

在那个花花世界里打拼了十五年,结果空空而回,我真替弟弟汗颜。弟弟对我们说,此次回乡扎根,他曾犹豫过,他真的不敢面对众乡亲,在无奈之下,选择回乡才是唯一的出路。一个人在外面闯荡,在遇到绝境时,便会想起家。

弟弟自从回乡后,渐渐地产生一种自卑感。他常常低着头,不言不语,他在想什么呢?明理的人都会明白他的内心世界。是的,弟弟在外闯荡了十多年,无声无息地跑回来,他会感到面目无光。特别是看到家乡人住洋楼、别墅,出入小轿车,穿着光鲜,吃的应有尽有,这一切,让他感到惭愧和内疚。一个曾到“金山”掘金的游子,到头来连石头也没掘到,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的痛心,如不正视现实,他的自尊心很快会崩溃。

弟弟只有小学文化,在香港这个大都市打拼,是很难闯出一片新天地的。以他的学历,只有卖苦力,除此之外就一无是处了,就像当今千百万南下打工者一样,天天操着流水线作业,谁能发大财?又有几人能风风光光回乡呢?

这十五年间,弟弟的思维已定格在当时家乡人的收入上,他常常以家乡当时的收入来衡量,与他目前收入的比较,他感到很有成就感。因为,他曾目睹家乡穷山瘦水,他曾亲身体会过种田人的艰辛,在他的思维里,已认定种田无出路;他相信家乡不会改变,他坚信家乡永远是一个样。谁料,当他刚出去第二年,改革开放的号角正吹响,家乡人乘改革开放的东风,走出了一条富裕的道路。这一变化,谁也料想不到的。到底家乡优越还是香港好?这要等待时间才会得出结论。过去,弟弟深信香港是人间天堂,才迈开大步前往发展。人,总是向往美好的,我相信,弟弟不是愚蠢的人,当时,我也支持弟弟的选择。

过去,香港同胞受人羡慕,受人尊崇。每当谁的亲人在香港回乡,家里总要大摆筵席款待,因为,他们曾为家人付出过,他又是一棵摇钱树。当时,有亲人在香港的家庭,其儿子找对象也受人青睐。在穷得叮当响的日子里,生活有依靠,谁不想沾上这类家庭呢?我最有印象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农村种田赚工分,一年到头早出晚归,年终却迎来的是入不敷出。有亲人在香港是一个极好的依靠,这依靠成了人们的一种追求。往往,人们找女婿,便在村里逐家逐户摸底,找到合适目标后决不放过。生活的窘迫,致使一些姑娘傍上一些残缺小伙子。当时家乡有这样的现象:漂亮姑娘配丑陋夫,英俊小伙子娶丑陋女。为了生计,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在现实面前当了俘虏。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这种拜金婚姻,是否得到幸福?我不知,只有当事人才能找出答案。

命运,总是捉弄人。命运谁能预测?它是一张洁白的纸,不到终结,谁也做不出结论。改革开放刚开始,弟弟和大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满怀理想,奔向那让人向往的人间天堂——香港。弟弟的梦想,终于在一夜之间实现。人说香港是人间天堂,当时,这比喻是无可厚非的。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弟弟写信告诉我们,他每月工资有600元,当时,我每月工资只得60元,与他相差十倍。弟弟一夜之间成为高薪工人,让我们羡慕不已。在我的想象中,香港这个花花世界,高楼林立,灯红酒绿,霓虹闪烁,物品应有尽有……越美好的越在我脑子里浮想联翩。我为弟弟走上了一条幸福道路而高兴了好几个月。开始,弟弟往来的书信一个接一个,信里头反复介绍他的工作和收入,介绍香港城市的美丽,介绍香港人生活的奢侈。他好像跟我们汇报工作一样,炫耀自己的奋斗历程,我觉得他像在散播资本主义的毒草,长此下去,会把我们的灵魂击破。弟弟能够走上一条幸福的大道,今后的生活,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于他身上。后来,不知道怎的,弟弟往来的书信少了,少得让家里人差点忘记他的存在。

家乡人对子女到了香港定居后,显得十分张扬,大多在自家门前燃烧一束爆竹,以示庆祝。阴深的小巷,爆竹声响,惊动四邻。这爆竹声响,预示自己的子女从此摆脱贫困,也炫耀自己有了一棵摇钱树。每当村里响起连绵不断的爆竹声,这就证明村里太多人到了香港了。当时,能到香港谋生,确是一件非常喜庆的事。各家有一本难念的经,千家万户都有自己的难处。据我所知,有的村民生下三个儿子,无法建房为儿子成家立室;有的人为了儿女的前途,更希望儿女脱离贫困;有的家庭无人在香港,失去了依靠,千方百计让儿女到香港打拼……人人都怀有自己的小算盘,一旦“逃港”成功,就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这是一件莫大的喜事,怎不令人燃烧爆竹庆贺呢?可是,我父亲却不舍得花这爆竹钱,这些日子,父亲常常舒展笑脸。父亲自豪地说,燃烧爆竹是一分钟的喜庆,我天天笑口常开,比什么都喜庆。

父亲在人前常常说,弟弟离开了家乡,家庭的压力减轻了一大半,现在总算松一口气了。父亲还说,弟弟有福气、够运气,他的命运可算不错了。我虽然在家里种田,家里的劳作让我压弯了腰,但我始终不相信命运,我坚信,家乡不会一直穷下去的,只要靠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一定能够敞开致富之门。

后来,我才知道,弟弟一直在香港做苦力。他住的是几平方米的铁皮房,吃的是快餐,穿的是平价货。他住在九龙狮子山下的一个平民区,很少出远门。香港出门花销很大,高消费使工薪阶层对这个大都市望洋兴叹。有一次,听香港的姑姑讲,弟弟曾被骗加入黑社会组织,幸好被姑姑识破。若不是发现及时把他拉回来,他的性命会危在旦夕,会葬送在黑社会手上。我曾看过一部香港电视连续剧《狮子山下》,这部电视剧反映当时草根阶层的挣扎历程,如何面对种种生活挫折,并见证了香港历史。后来,和弟弟聊起这部电视连续剧,弟弟却说,在这部剧集里可以找到自己亲切熟悉的身影。

在家里人的猜想中,弟弟在香港一定过得非常潇洒,穿的是西装革履,吃的是牛奶、面包、咖啡,住的是高楼大厦,每天在写字楼上班吹空调……这只是一种猜想,但现实并非与想象一样,一个没文化的人,在这大都市能那么潇洒吗?其实恰恰相反,当家里人收到弟弟在香港寄回来的生活费,大家都觉得香港赚钱容易,却不知这是弟弟熬更抵夜的血汗钱。

“九七”回归前,香港仍是英国殖民地,一个百年租约的小岛,中国人受尽欺凌,想翻身?难啊!香港地区虽然繁华,这里并没有穷人的归宿,这里只是富人的安乐世界。当时的香港,鱼龙混杂,尔虞我诈,是一个食人不见血的社会。弟弟单身一人闯荡江湖,身不由己,注定他在不惑之年,仍然单身一个。人到中年,终身大事还没实现,时间一晃就一年,很快黄昏将近,如果机会错失,便难以弥补。弟弟不是一个强悍的男子,他个子矮小、无文化,苦力劳动,低工薪阶层,住无定所,要钱无钱,其貌不扬,试问,有哪位姑娘愿意和他一起生活呢?在长期单身的日子里,弟弟变得沉默寡言,整天以酒消愁。

识时务者为俊杰。在前路茫茫之下,弟弟抛开一切思想杂念,毅然做出明智的决定——回乡成亲。一个人总有他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当一个理想不能实现时,他的思维也会转化为另一个理想。为了成家立室,弟弟豁出去也希望实现这个愿望。我想,弟弟是在燃眉之下才做出这个决定的,但凡办每一件事情,往往是情急生智,弟弟的想法应该被我击中吧!

不久,弟弟终于圆了一个家的梦。弟弟是自由恋爱,尽管他的年纪比岳父还大一岁,但是,爱情没有年龄界限,这女子并没有嫌弃他。初时,她父母极力反对这一桩婚事,在女儿婚姻之门坚守之下,令她父母无可奈何。弟媳是个外来打工妹,她才19岁,她高挑的身材,白皙的脸庞,还有几分姿色,正所谓十八无丑妇嘛!弟弟当时已42岁了,大家的年纪相差一倍多,难怪,村里很多闲言闲语,幸好,这对老夫少妻很少接触乡亲,外面刮风下雨,他们并不知详。

“三年抱俩”,这是家乡人对生了两个孩儿的夫妇常挂唇边的一句话。三年来,弟媳生下一女一男,令弟弟在逆境中重拾信心。有了儿女,每天油盐酱醋、奶粉、尿布等等开销很大。弟媳在家要照顾儿女,弟弟工作没着落,入不敷出的家庭,使他的积蓄像接力赛那样快到终点。是的,弟弟只身回到家乡,他的经济基础差,他是难以承受这种压力的。本来,夫妻俩艰苦奋斗,努力工作,多挣多吃,少挣少吃,节约持家,最终会度过困难时期。但是,他们很想努力,却没有这个机会。弟弟是从香港回乡的,一无大陆身份证及户口,二已年届中年,谁请他打工呢?首先是政府和集体的单位吧,他根本无条件进入。其次私人老板也不会请一个“海归”,况且,工资低弟弟也不会干,工资高的私企弟弟无一技能,这些因素,注定弟弟难找到工作。弟弟一次又一次地遭遇逆境,人生的路如此坎坷,我们能怪谁呢?我们并没有责怪祖宗的坟葬的怎样,怪只怪自己没有本事。

日子一天天逝去,我见到弟弟渐渐添了不少白发。作为大哥的我,如今还未有一根白发。我想,一个人遭遇困境的时候,太多的顾虑致使他过早老化;一个人如果一帆风顺,那么,他会显得年轻。这也要见仁见智了。

过去,我们全家人都住在一个村子里,朝见晚见,谁有什么事情,大家马上知道。谁有困难,大家会伸出援助之手。邻里和睦相处,互助互爱,那种传统美德,至今我还历历在目。如今,农村变为城市,城镇范围广,兄弟姐妹各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大家居住各一方。居住不集中,致使谁发生什么事情,只能靠电话联系。平时,我们兄弟姐妹见面的机会很少,只有父母生日或清明、重阳节才能见上一面。弟弟是个顾面子的人,他尽管有天大的困难,也不会向兄弟姐妹倾诉。我猜测,他或许有这种顾虑:弟弟见兄弟姐妹富裕了,至少比他富裕很多,他不好意思踏进别人门槛;或许担心向兄弟姐妹求助受到拒绝,面子不知哪里放,有损自尊心;或许觉得自己穷,猜疑兄弟姐妹看不起他、排斥他。这些顾虑,家乡人普遍存在。以上只是我的猜想,或者对,或者不对。

后来,在母亲口里,大家才获悉弟弟目前的处境。作为兄弟姐妹,弟弟有困难,大家二话没说,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最小的弟弟还努力地为他找了一份工作,令他感到一个大家庭的温暖。在逆境中,弟弟有了一个大家庭的支撑,慢慢地,他的家又重获新生。

我们在家乡的兄弟姐妹们,个个过上了殷实的生活,大家都有洋楼、别墅、厂房、铺位、小轿车,唯独曾经被父母认为运气最好的弟弟,他却捞得最不顺境。我不是说他无本事,而是一个时代将他的命运逆转。倘若当年他不是崇尚“天堂”,他现在一定会像我们一样的富裕。有一次,香港的姑姑回来探望我们,姑姑看到家乡的巨变,看到我们的兄弟姐妹的生活如此美好,一时感慨万千。她对我说:幸亏你当年没去香港,否则,你也会跟弟弟一样,连老婆也讨不到,在家乡多好!

像弟弟一样的“海归”,在我们镇子里还有很多,大家的命运各有各的艰辛,各有各的精彩。弟弟只是其中的一个。

如今,弟弟已年过半百了,儿女已长大了,自己也有了事业,也储存了一定的积蓄,他的经济基础已打稳,再没有后顾之忧了。如今,他常在人前讲“有国才有家”……

上一篇:碎片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联系电话:QQ2327266922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琴趣乐屋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