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香菜
孤陋寡闻也罢,见拙识少也行。十香菜为何物,从前我确实不知。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亲戚从九朝古都洛阳来信,托我帮他找几株十香菜作种苗。大概担心我不知此菜,信中还特意提醒我,此菜多长在菜园、井台边。受人之托,重如泰山。遗憾的是,自从用上洁净便利的自来水后,古老的水井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市内多个老井陆续被填,“井台边”自然是荡然无存。因为没吃过没见过什么十香菜,到菜园边寻找,恐怕也是“纵使相逢不相识”。询问熟人,亦皆摇头称不知。一来二去,直到这位亲戚辞世,我也没有把十香菜送到洛阳。
几多风雨,几度春秋。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我陡然发现,在酒店的菜单上,赫然出现了“核桃仁拌十香菜”的凉菜。人见稀罕物,必然寿延长,加之过去的歉疚,无论味道佳否,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点了这道叶形椭圆肥厚,状似薄荷,青绿耐瞻的菜。谢天谢地,那天我总算见到了十香菜的尊容。操箸食之,稍感涩糙拉口、微苦;嚼动三五下后,忽觉香味独特,既有荆芥之麻爽,又兼薄荷之清凉,且愈嚼愈觉其味浓醇弥久,香味蔓延……
这次尝鲜不久,我从《云笈七签》、《墉城集仙录》等道教典籍和民间传说中获知,黄帝二十二年,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不食五谷,啖沙吞石的蚩尤,不效先人之德,作五虐之刑,残害黎庶,兴兵作乱,侵略临邦。礼贤下士,修身积德的黄帝为拯民于水火,奋起讨伐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对阵时,蚩尤施展巫蛊之术,幻化多端,征风召雨,吹烟喷雾,弥漫三日,远达百里,以瘴疠之毒气杀人。
黄帝九战而不胜,败退于泰山,虔诚祈祷天神助其打败蚩尤。其诚心感动西天王母,遣命弟子九天玄女乘丹凤、驾祥云,身着九色彩翠之衣下凡,对黄帝说:“我行太上之教,有何难事,吾可相助。”
黄帝叩首拜谢道:“蚩尤残害天下百姓,海内怨愤。吾想得到一战必胜的法术,为百姓除害,恳求恩准。”玄女即授黄帝六甲六壬步斗之术、五阴五阳遁甲之式、灵宝五符策信鬼神之书、制妖通灵五明之印、太一十精四神胜负握机之图、五岳河图策精之诀外,还授予芗草。“芗”同“香”,即十香菜,以避秽驱邪,解瘴疠之毒。黄帝用之,与蚩尤再战于中冀,旗开得胜,杀蚩尤于黎山之丘东荒之北,天下乃大定,百姓安乐如初。
神话故事和传说真假暂且勿论,十香菜可解瘴疠毒气之说,则是可信的。十香菜又名石香草,有的地方叫麝香菜、芗草、野薄荷。中医认为,十香菜性温味辛,入肺经、肝经,成分含1.8%左右的挥发油,具有健脾消食、利尿通便、醒脑开智的功效。食法除与核桃仁凉拌外,包子、饺子馅中加入适量十香菜,可祛除腥膻,使馅味道鲜美,肥而不腻。与大蒜捣烂后,配以小麻油、香醋,凉拌米皮、凉皮、捞面、冷面、凉粉等,清香可口,凉爽开胃,令人百吃不厌。此外,十香菜还具驱蚊功能,取叶几片,揉皱擦抹在蚊虫叮咬处,很快就能消肿止痒。
几年前,随缘而得,我移栽到几株,种到小院的西墙根处。其生命力之旺盛,着实超出我的想象,不用施肥,不用管理,不讲土壤肥沃与否,只要浇点儿水,它就会像薅着长似的蓬蓬勃勃生长开来,大有让人食之不及之势。尤值称道的是,其梗儿蔓延到哪儿,就会在哪儿扎根、发芽、长叶。每年杜鹃催春、黄鹭迎夏的季节,几天不摘,便嫩生生发出青葱油绿地一片,蚊蝇不落,虫害不生。友人光临寒舍,或采摘,或移苗,同乐同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睹物思人,生死两界。有时凝视着西墙根处,感怀颇深,呜呼!满园十香菜,早已难送洛阳城了。
不与花争艳,暗香送人间。窃以为,除了能满足人们的口福、强健人体之外,十香菜还如上善之水,与诸植物不争,随遇而安,耐得住寂寞,经受得冷落;不媚不谄,不用娇惯,依然能傲立生长,舍己利他的品格,则更应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