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书屋绽放我们的喜悦

联系我们
地  址:琴趣书屋
电  话:QQ2327266922
邮  箱:2327266922@qq.com

故乡行

发表时间:2025/04/29 10:37:03  来源:散文选刊·下半月1205  作者:冰客  浏览次数:24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在故乡匆匆安葬完大爹后,我要回到邻村的老家去看看。随着安葬完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之后,老家的亲人已日渐减少。正好遇到清明前夕,回去给逝去的亲人上坟,再看看老家的模样。

回到老家是在下午。20多年前,我开始在外地求学、生活和工作,渐渐地远离了故乡,也很少回去。尤其是随着亲人的一个个离去,回故乡的日子就变得更加稀少。

老家的门前是一条大河,年少时我们总是守望着这条大河,在河边嬉戏玩耍,日日看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商贾云集的繁盛景象。那时乡村没有公路,唯一的出行只有靠水路,航运一片火红,客轮是村人们出行的首选。而我老家由于人烟集中,家乡门前就是一个较大的码头,每当客轮到来时,年少的我们便跑到河边,看南来北往,上上下下的客人,煞是一种稀奇,那时的码头岸边留下了我们童年的欢乐和记忆,在我后来成长的道路上时时映现在我的梦中。后来随着公路的开通,家乡已通了通村客车,加之水枯河流已干涸,航运市场也一度萧条下来,多年来已不再有客轮,河面已断航。

我乘坐的车子穿行在回家的路上,原本来来往往的行人却怎也见不到踪影,公路上死一般的沉寂。只是偶尔看到田地里出现一两个人在田间劳作,但多半都是老人或村妇。本是上课的时候,可是车子经过曾经启蒙我成长的母校时,校园内却是一片寂静。下车上去,一把生锈的铁锁将栅栏锁着,苔藓爬满了围墙。透过铁栅栏看到,昔日热闹的操场上荒凉一片,没膝深的野草长满了曾经撒满我们童年欢乐的操场,一间间教室门破破旧旧,都被牢牢地锁着,看不到一个人影。原来村小学由于生源稀少被撤了,适龄儿童们只能到离村20多里外的乡上去读小学。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商店去买火纸、鞭炮上坟祭祖,只见商店店主在店内低头打盹,看到有客人光顾,煞是稀奇。打听得知,平时很少有人来买东西,只是偶尔的行人买点东西,再就是村里的人们买些日用品,年轻人都在外打工,留守在家的都是老弱病残,所以商店一月半月才进一次货,货物也样样断货。

到了老家,离上坟的时间尚早,先放下纸炮,来到昔日充满欢乐的河边,只见水仅没膝,可涉水而过。大河已不是大河,水枯得就像一条小溪,河流也改变了流向。家门前的一些船只裸摊在岸边的沙滩上。偶尔听到岸上传来一声鸡鸣或是狗吠,证明着村庄里还有人家,可回头望岸,村子里家家户户的门却都又关着。

上得岸上,试着去敲敲看村邻们有谁在家,可走了一大圈,所见的家门都是铁锁把门,门前的稻场也是荒草遍地,显然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好不容易见到几个村邻,不是老爷爷、老太太在家,就是一些身体残疾的人在家,要么就是一些留守妇女在家忙乎。村子里几乎难以见到年轻人,荒凉、萧条充斥着曾经繁华热闹的村庄。

好不容易见到一个童年的伙伴,因为家里要建房,今年没有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晚饭就确定在他家吃。

已到黄昏时分,该是上坟的时候了。带上纸炮祭祖完毕,来到童年伙伴家中,家乡柴火饭菜的浓香味,又勾起了我对童年的美好记忆。掌灯时分,出门看看村庄漆黑一片,只有一星半点的灯火偶尔从一两家窗户里透出来,其他的农户房屋难见炊烟,万家灯火的词语在这里也变得如此吝啬。

丰盛的家乡菜很快端了上来,与伙伴推杯换盏,一人半斤土家老烧下肚,话语渐多。从年轻人外出打工、伙伴及乡邻们的去向,谈到村庄的现状和担忧,村庄的未来和落后。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村子漆黑一片也无去处,只有躺下休息,酒劲伴着疲劳催人进入梦乡。村庄里静得连狗吠都听不到,城市里那种车轮喧嚣的夜晚和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闷头而睡,不知不觉天已大亮,披衣起床,洗潄完毕,和乡邻们道别,踏上返程,只是感到春天的乡村空气是那么清新,如同水洗一样。

上一篇:挚友情
下一篇:从酒到茶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联系电话:QQ2327266922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琴趣乐屋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