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书屋绽放我们的喜悦

联系我们
地  址:琴趣书屋
电  话:QQ2327266922
邮  箱:2327266922@qq.com

龙潭桥

发表时间:2025/07/03 11:13:02  来源:散文选刊·下半月1008  作者:吴裕舜  浏览次数:11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龙潭桥前身名叫小龙潭桥,原距城区8公里,因桥建在湖北咸宁市淦河一处深潭(又称小龙潭)边上而得名。后人出于对它的尊敬,便除掉了一个“小”字,改称为龙潭桥。现因城区不断扩大,它已基本靠近城边,再过几年,恐怕就是城内的一处古建筑了。

据清光绪八年《咸宁县志》记载,小龙潭桥建成年代大约在清同治五年后与光绪八年前(即1866—1882年)期间,距今已约有140多年。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长贺有年有序重修;建国后,该桥因承担大量车辆通行负荷及地震影响,毁损严重,地方政府曾多次斥资维修。桥为4墩5孔,桥洞拱形,桥墩梭状,桥面长70米,宽5.5米,高3.5米,桥面均为长形青石板铺成,古朴中隐隐呈现出一种沧桑。

我曾经数次走访了当地老人,对它大致有两个版本的传说:一说是小龙潭水深浪急,潭内蛟龙作怪,每年汛期巨浪翻腾,洪水滔滔,过河摆渡船只时有翻倾,给两岸人民出行造成了极大危害。为了降伏蛟龙,解除人民疾苦,当地有志乡绅组织商人、乡民进行募捐,历时数年建成。一说是过去咸宁是茶叶之乡、苎麻之乡,境内盛产茶叶、苎麻,自古就有茶马古道四通八达。其中一条经咸宁县城至龙潭辅兴街,出大幕乡茶地铺到通山县城。商贾们为了方便贸易,摆脱过河渡船之苦,便慷慨解囊,加之当地乡绅及乡民纷纷捐资赞助,历经数年,终于修成此桥。当地乡绅曾对捐资者立碑以资纪念,后不知何故,石碑被人搬走。两个传说,后一说更为真实可信。

漫步桥上,远眺四方,周边美景尽收眼底:桥东是城区环绕的潜山,山上松涛竹海,鸟语花香,这里现在已建成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潜山脚下,有涓涓流淌的并被称为“华中第一泉”的温泉,一年四季保持40℃多度的恒温,每年都要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沐浴,已引进外商投资近百亿元开发的“温泉谷”、“碧桂园”、“国际温泉太乙度假村”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桥南是一望无边的冲积平原,当地人称为“白鹤畈”,想必这里过去曾是白鹤栖息的地方。当地百姓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种粮种菜,因有淦河充足水源的灌溉保证,几乎年年丰收。白鹤畈边的金鸡山下有一个“太乙洞”,相传太乙真人曾在此修炼,洞顶上有一尊手拿佛尘的石像酷似神话传说中的太乙真人。此溶洞形成于数万年前,洞内有河,洞中有洞,钟乳密布,千姿百态,洞中窄处仅能通过1人,宽处却能容纳万人。1971年在建设白鹤中学时,曾在白鹤畈上的唐王岭挖掘出了春秋战国时期铜剑一把。

如今的淦河上,除龙潭桥外,上游下游已建起了很多很多的桥:有京广铁路跨越境内的西河桥,有武广高速铁路腾空而过的淦河特大桥,有京珠高速公路在咸安出口处的河背特大桥,有107国道横跨淦河的宝塔大桥……而龙潭桥已早在6年前就结束了承担过往车辆的历史使命,作为咸宁市的重点历史保护文物,未来的龙潭桥将会更美、更迷人。

上一篇:徒步深山
下一篇:匍伏黄河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联系电话:QQ2327266922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琴趣乐屋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