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书屋绽放我们的喜悦

联系我们
地  址:琴趣书屋
电  话:QQ2327266922
邮  箱:2327266922@qq.com

豆芽的记忆

发表时间:2025/07/03 10:53:21  来源:散文选刊·下半月1206  作者:段馥传  浏览次数:1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30多年前,为了贴补家用,父母就利用早晚的工夫芽起了豆芽。看似简单的豆芽,其实做起来也很复杂的。印象最深的是母亲说豆芽是最需要干净的,不能沾半点脏东西,否则会烂根的。所以每天凌晨天还没完全亮,母亲就去村后的老井挑水,然后捞洗豆芽,晚上再把豆芽转到另一个干净的缸里,以免豆芽升温而烧坏芽根,大人称之为“转缸”。如是这般的重复,一个礼拜的样子,豆芽就可以装包出售了——小小的豆芽,凝聚了母亲不尽的辛劳。

那时,我总不能明白的是,母亲总会隔三岔五地叮嘱我们兄妹几个,出去玩时千万别向别人说我家芽豆芽卖了。直到有天傍晚,父母下地都还没回,奶奶正在做晚饭。几个带红袖章的大队民兵凶神恶煞般地闯到我家,直奔厨房,掀开缸盖。无论爷爷奶奶怎么解释说这豆芽只是留家里吃的,不是卖的,也不顶用。一会儿工夫一缸还没长好的豆芽就被席卷而空了。当时的我被那一幕惊呆了。那些民兵都是本村的小伙子,我平时跟在他们后面有叫哥哥的,有叫小叔叔的。今天怎的了?怎会六亲不认了呢?我随着他们跑到了大队部,亲见了他们用我家的豆芽烧了一大锅汤,然后再把剩下的瓜分了的过程。恨得我咬牙切齿,从地上抓起一把灰紧紧的攥在手里站在门前,一民兵招呼我“妞儿来啦,正好豆芽汤刚好,叔给你盛一碗……”未等他话说完我就把灰往锅里一撒,说了一句“再也不叫你叔”,哭着跑回了家。坚强的母亲擦干了眼泪,把锅上都拾掇干净后,不顾爷爷的阻拦又挑起了水桶,担回两桶清水,重新泡上了豆子——小小的豆芽,让儿时的我第一次品尝了生活的辛酸。

豆芽出好了,自然是不能光明正大地弄到集市上卖的。那时,我好生病,母亲就以到城里给我看病为由,把装好的豆芽放在板车里,上面铺床被子,让我躺在上面,然后再盖上被子,凭着这样精心的伪装居然也躲过了路上的好几次盘查。每个路口的盘查,在那时给我带来的恐惧都不亚于电影中当年小日本查八路的情形,每次都把我紧张的心提到嗓子眼,全身是汗,直到几个路口查完了,我才能放心地睡着。母亲每次都是把我连同豆芽拉到城里的一个我叫她二姥的亲戚家。母亲就把豆芽放在她家,然后二姥就去挨家挨户地喊街坊邻居来买。我则坐在小凳子上吃着二姥给我的糖果静静地等着。每次不到半晌就卖完了,母亲就给我买点吃的,然后赶晌午又拉着我回到了家。就这样,从暖春走到酷暑,再从霜秋走至寒冬,母亲拉着我卖掉了一包包的豆芽。去买豆芽的大多年纪和二姥相仿,她们并不在意豆芽被我压断很多,买过之后也都不急于回去,而是和母亲拉拉家常,逗我玩玩。再以后每次我都能收到她们塞给我的糖果,我把它们小心地用手帕包好,带回家分给哥哥姐姐和其他小伙伴们。

虽然,家里每天都会有豆芽,但并不是每天都能吃到。母亲一般三五天会给我们做一顿豆芽汤和锅贴馍。那鲜白的汤,再配上又香又焦的馍,在那时就是最美的佳肴了。小小的豆芽那时是我家用来改善生活的美味。

30多年过去了,母亲早已不用靠芽豆芽维持生活了,但我们家一直都还保留着隔三差五吃豆芽的习惯。但街上卖的豆芽无论我放多少调料,怎么也煮不出以前的那个鲜味来。

上一篇:晨游三亚湾
下一篇:骑着时间奔跑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联系电话:QQ2327266922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琴趣乐屋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