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天堂
踏上新西兰的大地,满目是连绵的绿。从千帆之都奥克兰到旅游胜地卢多路亚,车在绿中走,人在画中行,远山树木葱茏,近山、低丘、缓坡牧草、成群的牛羊……
新西兰百分之三十的土地覆盖着森林,近半的面积是草原,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南北两大岛屿构成。人类涉足这块土地之前是没有哺乳动物的。满山遍野的丛林中生长着一种奇特的鸟——无翼鸟。这种仅产于这块大陆的鸟原本是飞鸟,由于环境的影响,在千年的演变中,翅膀和尾巴都已退化,腿短而粗,跑得很快。全身有灰色细长的绒毛,嘴长,吃泥土中的昆虫,昼伏夜出。通称几维鸟,又叫奇异鸟。
600多年前的毛利人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后,成了原居民,仍过着渔猎生活。400多年后,英国人登陆,并开始移民,自称主人。英人为了夺取土地与毛利人打了两次战争。第二次战争持续10年之久,毛利人死伤惨重,这片洁净之地一时间成了战殁者的地狱。由于捕杀和毁林种草,奇异鸟数量锐减,现在自然界里很难见到它,这次我们是在人造环境的饲养屋中看到的。
殖民者获得土地所有权后,大面积开垦种草,发展畜牧业。今天的新西兰,牧业的产值已占农牧业产值的一半以上,是羊毛、肉、奶的主要生产国。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很高,每个养牛户既是牧场主又是奶业集团公司的股东。牧场与牧场之间,用很简易的东西隔开,各家的牲畜在自己主人的牧场自由自在地放牧,不需要人看管,不会侵犯不属于自己的领地。牧场管理现代化,作业机械化。每头奶牛编号,资料输入电脑。挤奶自动化,上下午各进行一次,挤奶时奶牛排着队,一头接着一头走上挤奶装置,每头牛挤完奶会用蹄踢一下控制设备,挤奶完成,马上离开,紧跟其后的牛会立即走上挤奶的地方。当然奶牛从第一次挤奶时要接受几天的训练,其情其景,出神入化。
100多年前,新西兰开始了养鹿。第一批种鹿从欧洲引进,经过杂交培育出了赤鹿,现在年饲养量近200万头,每年宰杀约60万头,号称养鹿大国。与我国不同的是,新西兰人工饲养的鹿与牛羊一样在野外散放。中国是世界上鹿的种类最多的国家,约20种,占世界鹿的种类的一半,尤以梅花鹿等品种驰名中外。西方人宰鹿主要是吃肉,鹿肉营养丰富,在红肉类中胆固醇最低。鹿无胆,鹿尾巴有替代胆囊的功能,解毒和分解脂肪。新西兰鹿产品的加工只有2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在新西兰从事鹿加工业的华人越来越多。鹿茸、鹿鞭、鹿血、鹿尾,皆是祛病健身的珍品。中华文明悠悠五千年,中医是医药学的宝库,是中华智慧的结晶,数千年来在防病治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已经走向世界。在罗多鲁亚天然健身食品公司,华人们不厌其烦地向游人介绍经过纽西兰(Newzealand,中国内地译为新西兰,中国台湾译为纽西兰)鹿业局批准生产的各种鹿产品。正如一位西方人所说,做生意而不做广告,就如同在黑暗中向姑娘献媚眼。推销旅游产品,不禁使我想起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千万不要为便宜而买下你不需要的东西,它会让你付出昂贵的代价。
科伦说,人是环境的玩弄品。在离天鹅湖不远的地方,100多年前的牧人造了一片红树林。走进红树林,一棵苍劲遒壮气势雄伟的庞然大物横在眼前,树干粗壮得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我仰慕大树,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看见大树,一种敬佩和亲切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在浸透着铜臭的商品社会里,需要像大树一样的人挺立在大地上,举起正义之旗,向颓丧的灵魂和委靡的精神投出匕首,让人类社会向着现代文明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
红树林中静悄悄,听不到天籁之音,没有虫鸣,没有蛇影,没有飞鸟。生物品种的缺失,使自然界失去了精彩,这不能不说是新西兰美丽大自然的缺憾。繁殖力极强的果子狸却成了新西兰的一害。为减少其数量,当局用飞机播撒避孕药。曾有果子狸产生SARS之说,新西兰人不予认同。盛产果子狸的新西兰并没有发生过SARS。
阳光穿过茂密的枝丫,使林地上的枯叶有了光彩,低头在林中穿越的我眼睛一亮,只见横倒在地一棵大树的树干上,生长出直挺挺的七棵大小不等的树,真乃一大奇观,树的顽强生命力令人惊叹不已。
观赏了天鹅湖、玫瑰花园之后,我们乘车返回奥克兰,沿途再一次领略了新西兰牧场的风光。
天空蔚蓝,通体透明,白云悠悠,纯洁无瑕,空气清新,一尘不染,地势起伏,错落有致,逶迤绵延的大草原,牛羊成群结队,牧民典雅房舍的周边摇曳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牧人与牲畜、自然和谐统一,像一幅油画。迷人的景色使人飘飘欲仙。啊,游览的胜地,牧人的天堂。